Herobrine In Minecraft

高句丽 自屯备查系列

用小号键政的时候有人在评论区提到高句丽。

贴个原对话。


“我之前在评论区还发了一条吐槽小棒子偷我们文物然后说是自己的,被吞掉了。希望所有小兔子都知道,高句丽王朝是我们的历史,文化属于中原文化,地理属于我果的北方,跟小棒子的高丽王朝一毛钱关系没有!”


“高氏高丽是处于中原王朝的羁縻体系之下,情况跟越/南类似,不能直接算中原,地理算东北,但跟王氏高丽半毛钱关系没有是真的,即使从文化历史因素来讲,王氏高丽的正统继承人应该是朝鲜,而不是李承晚部”


“为什么我发了一段被吞掉了,唉只好重新发。你说的没错,是羁縻。我想强调的是高句丽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关系不因地理阻隔而遥远。高句丽和历代中原王朝都是隶属关系,接受管辖,它一开始是汉朝的一个县。你可以想象,不论政治文化,它肯定都是深受中原影响的。就像交趾郡,猴子今天还管本科叫“举人,这就是深受我果文化影响,不能因为交趾郡独立出去了,就否认这是我果文化吧。高句丽文化也一样,除了它本身的边疆民族特色,其余的就是中原文化的熏陶。至少迁都以前是这样。说高句丽文化和中原文化没关系,就像猴子说他们过春节跟我们没关系一样。”


(此处被和谐掉了)


之后针对这三段话码一下我目前查到的关于高句丽的资料。不信我的自己去啃百度百科。


首先高句丽是从扶余剥离出去的(不是扶余县,是古扶余民族),自己干了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投奔中原,处于中原王朝的羁縻体系下,不是一开始就是汉朝的一个县;

而且扶余最开始也是个独立的民族政权,是扶余国,直到西汉才被纳入县内,汉武帝时期才开始纳贡。

即使高句丽处于羁縻体系下,它也只维持了对中原的朝贡,汉朝在东北设立的郡县基本都被高句丽吞了,而且高句丽有严重的独立倾向,差点就成功了,要不然就不会出现隋唐几次三番征伐高句丽的情况。


情况跟越南类似这里我有点说错了,昨晚十二点急着睡觉随便从脑子里找了个例子,它其实跟吐蕃更接近,部分汉化,真要往中原上靠的话是中原文明的次生文明。


高句丽有自己信仰的神灵,习俗;官僚体系吸收了部分三省六部制,但很多官位和职称是高句丽独有的,而高句丽王族是纯正的扶余人。史学上对于扶余语系争论不休,但可以肯定的是扶余人绝不仅仅使用汉语。


中央官制

高句丽的官员分为十二级,分别是:大对庐,或叫吐捽;郁折,主管图簿;太大使者;帛衣头大兄,掌管国政,三年更换一次,称职的则不受限制;大使者;大兄;上位使者;诸兄;小使者;过节;先人;古邹大加。有六十个州县。大城设置一位傉萨,相当于都督;其他城设置处闾近支,亦称为道使,相当于刺史。有参佐,分干。有大模达,相当于卫将军;末客,相当于中郎将。[104]

地方制度

高句丽在设置郡县的地方置太守,作为郡一级地方或城邑的行政长官,置宰于小的城邑。无论太守还是宰,抑或是五部褥萨,他们都既是地方长官又是军事指挥官。[105]


公元前37年,扶余人朱蒙建立高句丽于沸流水畔之纥升骨城(今辽宁桓仁五女山城,也有说法认为是桓仁县城内)


高句丽建国之初的国号可能不是高句丽,而是“卒本扶余”。公元14年,卒本扶余占领了新朝玄菟郡高句丽县,由此改称“高句丽”(引自《中国东北史 卷一》)


高氏高丽的名称众说纷纭,有个貌似靠谱点的观点是他们自称高辛之后(高辛,史记中记载的一位帝王)


公元3年,高句丽把都城迁到了今天吉林省集安市境内的“国内城”。此后400多年,高句丽政权一直定都于此。东汉建立后,高句丽一直不断兼并周围边疆政权。


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,高句丽向南扩张,与新罗百济形成小三国,疆域跨度从辽宁延伸到朝鲜半岛,期间被曹操打过一次被鲜卑打过一次,但都很快恢复并接着攻击关内,隋朝建立后隋炀帝武力强攻反而把自己干得元气大伤,直到玄宗发兵高句丽才被彻底灭国,贵族和大部分平民被迁入关内,剩下的部分高句丽人加入了渤海国和突厥。


至于后来建立的王建建立的王氏高丽,跟高句丽(高氏高丽)八竿子打不着边是铁板钉钉的事实。有疑问的建议自行百度。


综上,高句丽毫无疑问是属于中华文明,但它不属于中原文明。


集安的高句丽壁画从绘画技法来看更贴近魏晋南北朝,多用曲线,笔画细致,但跟中原还是有区别的。下面的五张图是集安高句丽壁画。


下面上个魏晋壁画链接

一言难尽 


还有一些关于楚文化北传的有趣小事实,沈从文先生的中国服饰考


评论

热度(52)

  1. 共5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